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风靡世界的绝美旗袍 造就优雅时尚女人

2015-01-20来源于:秀酷网编辑:孤城

<壹>它从哪里来?

历史上的旗袍

旗人之袍

旗袍其中的“旗”字,让它始终和那段满清历史割舍不开(如果要从“袍”字上说,旗袍又和春秋战国时期衣、裳一体的深衣有着渊源,这一点我们略过不提)。

旗袍在中国大地上的兴起,是从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开始的,以“八旗子弟”为荣的满族,他们的袍服也就被称作了旗袍。在清朝数百年间,最早适合运动 游牧的紧窄合体旗袍,也逐渐变化为造型平直硬朗,长至脚踝,装饰繁琐的样式。

这种前后片平面剪裁的旗袍,将当时的女子包裹得严严实实,甚至看不出任何性别特征的旗袍,自然不是如今风靡世界的绝美旗袍。

旗袍的女性化改良,是伴着西方人大炮的轰响的。鸦片战争不仅打开了中国大门,也输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,包括外面的服装。在末代皇后婉容的两张不同时期照片上,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。第一张她梳旗髻,穿旗鞋,着的传统旗袍线条僵硬,袖子遮盖手腕,袍摆长得让婉容如女鬼般 不见双脚;另一张照片上婉容头饰少了许多,旗袍也变得轻便柔和一些,虽然双脚依然不见,袖口处却露出了一大截小臂。在另一张婉容和外国女子在紫禁城的合影中,更能够看到当时旗袍的变化,这名外国女子将旗袍的袖子改短至手肘,下摆开始变短,不及脚踝,尽管旗袍还是宽大无比,但已简约活泼许多。

新式旗袍

1924年,在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,清服之一的旗袍也沉寂了下来,民国初的十余年间,旗女不敢穿,而汉女则不屑穿。除了如同庆亲王载振家的眷属还是坚持“不论平时或外出,全是纯粹的满族装束”外,旗袍已不复往日的尊荣。

民国这段混乱的时期也让当时人们的服装毫无定性,汉装欧服的元素都在 人们的服装中体现,且轮流变化,各领几月风骚。但就在这些看似无用的点滴变动中,酝酿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服饰变革———新式旗袍。

上世纪20年代中叶,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下,在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的上海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服饰,长至脚面的马甲。时髦女子一般将它罩在大袖短袄的外面,从而取代了长裙的地位,这便是现代旗袍的前身。

马甲式旗袍一经出现,就迅速风靡全国,当时“前卫”的上海时髦女子又不断地对其改良,加入汉女装束中短袄的两只袖子,省却了长马甲上袄下裙的重叠部分,于是产生了民国新旗袍的最初款式。

旗袍此时仍然承袭了旗装宽身大袖的风格,还没有后期那样突出女子的 曲线,长度也还在踝关节和小腿肚之间徘徊,袖子到肘部,袖口是宽大的倒大型———这是结合了旗装、汉装和西式服装的特点,将各元素混杂而成的———张爱玲曾评价说:“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,具有清教徒的风格。”

这之后旗袍开始收腰,曲线感相对于以前更加纤秀,长度也一寸寸的向上挪去,终于可以露出小腿, 能让女同学们自由运动了,只不过那时的旗袍,还没有同现代旗袍一般,如此强调与凸显女性曲线罢了。

工艺方面来说,30年代前的旗袍,大多依旧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,但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,使旗袍更加合身,称为经典旗袍。30年代后,旗袍引入了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,如装袖、装垫肩和拉链等,被称为改良旗袍。

无论是经典的还是改良的,在那个让人记忆深刻、风云变幻的年代,宋美龄、林徽音、胡蝶、阮玲玉、张爱玲等,都以旗袍形象留给我们太多的唏嘘。套用一句台词:“不知是旗袍造就了这个时代的女人,还是这个时代的女人造就了旗袍。”

<貳> 如今它何样?

国内,原味改良

就像乌玛要穿旗袍,一定要穿上海滩牌的(虽然这个品牌是个香港人搞的,但丝毫不影响纯正的中国味)。做旗袍,最好的自然还是咱们中国人。

中国拥有最多旗袍店的城市,又非上海莫属。这里有在文艺圈内名气很大的瀚艺旗袍店,《花样年华》中张曼玉穿的那20多套旗袍,就出自此店的前身,名模杜鹃为《VOGUE》拍摄的一套写真,几件唯美的旗袍也出自他们之手。

店里满头白发的老师傅诸宏先生,已有90岁高龄,是瀚艺的“镇店之宝”,也是上海年纪最大、资历最深的“老法师”裁缝,虽然诸老先生已经不再亲自做旗袍了,但他依然坚持为每位顾客量尺寸。

还有名为“老上海旗袍店”的,出品的旗袍却是最新潮的款式,有着白、米、藏青的素雅色彩,膝盖以上的短袍款式,图案讲究“以意为先”,据说它背后的推手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材生。

当然上海还有其他的旗袍店,国内其他京派、广派、苏派的旗袍店也各有特色,但华人老师傅或者年轻设计师无论如何在面料上进行改进,款式上进行更新,还是秉承了传统做工,以剪裁精准、细节考究为荣,更多地延续了旗袍的原汁原味,再做些许改良。

<叁> 它向哪里去?

上世纪80、90年代的中国,曾刮起过当代旗袍的“修正风潮”,这首先来自于设计界的反思与创作,1984年,上海时装模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,就是让一众佳丽们身着旗袍亮相,虽然这并没有让旗袍重新全国流行,但已经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旗袍毕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,也自此打开了新一轮的旗袍时尚。

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化体系之外设计师来说,他们的旗袍设计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和异域风情的需要,对于旗袍中的各种元素,他们习惯打乱重来,或者是直接忽视旗袍中的某些元素,这样的做法虽不地道却也并无不妥,最起码让我们领悟到,原来旗袍可以是这样的。